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〔寶島采風〕璞石閣尋幽探勝 秀姑巒雲岫疊翠
2023-08-03
花蓮縣玉里鎮舊稱「璞石閣」,是清朝開闢的「八通關古道」終點,秀姑巒溪流貫其間,山明水秀,雲岫疊翠,風光怡人;每年夏天,赤科山金針花盛開,滿山遍野黃澄澄的花海,吸引無數遊人造訪,頗能詮釋金針花的別名「忘憂草」。
「璞石閣」地名來源說法不一,有人說是布農族語,形容秀姑巒溪揚起的沙塵;也有人說是阿美族語「蕨草」的音譯;更有人說是清光緒元年(1875年),總兵吳光亮開通中央山脈至玉里屯兵,見秀姑巒溪布滿大理石,猶如璞玉而得名。
然而,玉里早在清道光年間就有漢人前往墾殖,當時即有「璞石閣」之稱,且光緒年間的手繪地圖有寫為「脯食閣」者,可見「璞石閣」應為原住民語音譯。
赤科三景 迷人金針花海
海拔約900公尺的赤科山,早年因山上遍生「赤科樹」而得名。赤科樹是殼斗科植物,學名「森氏櫟」,因質地堅硬,日據時代遭大量砍伐,送往日本做槍托,後來西部墾民來此種玉米、花生,最後改植金針,成為東部知名的金針花產地。
每年7月底至9月間,赤科山的金針花盛開,景色迷人。當地的「赤科三景」頗負盛名,包括「千噸石龜」為赤科樹砍伐後裸露的龜狀巨石、3顆黑色火成岩形成的「三巨石」,以及有數十年歷史的「汪家古厝」。
「汪家古厝」是一棟閩南式的木造三合院,以烏心石、台灣櫸木及赤科木等上等建材搭建,是赤科山最古老的房舍。每年金針花產季,古厝主人在屋頂、庭院曬金針的畫面,成為赤科山的獨特風景。
保育黑熊 科技互動體驗
台灣黑熊是寶島唯一的原生種熊類,為了保育瀕危物種,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在玉里成立「台灣黑熊教育館」,作為台灣黑熊保育推廣基地,除介紹台灣黑熊生態習性、研究保育現況外,也展出世界八大熊類等比例模型。
台灣黑熊教育館自去年起,更導入全新的互動科技與體驗設計,除了沉浸式場景設計之外,也透過AR擴增實境技術,讓參觀者透過平板電腦掃描,就能3D立體透視台灣黑熊的食性、熊窩、爪痕、排遺等習性。
洄瀾神境 協天宮歷史匾
清同治13年(1874年),台灣發生「牡丹社事件」,事後清廷為有效管理後山,著手「開山撫番」。翌年,南澳鎮總兵吳光亮率領飛虎軍左營,自南投竹山開鑿山道抵璞石閣,駐紮於現今協天宮一帶,當時即有關聖帝君香火隨營。
光緒7年(1881年)後山發生大瘟疫,吳光亮向關聖帝君祈請庇佑,並雕像建祠奉祀,即為「協天宮」前身。相傳瘟疫平息後,吳光亮手書「後山保障」匾額,並與南投鹿谷鳳凰山寺的「佑我開山」匾額,遙相呼應。
不過,根據近代文史工作者考證,光緒7年吳光亮已出任台灣鎮總兵官,官銜與匾額職稱不符,因此推斷敬獻者應為吳光亮的胞弟,時任飛虎左營總帶吳光忠;這塊匾額因具藝術價值、珍貴及稀有性,由花蓮縣文化局登錄爲古物。
安通濯暖 花蓮八景之一
位於安通溪畔的安通溫泉,為明治37年(1904年)發現,現存的木造日式建築,曾是花蓮廳長別館。安通溫泉屬食鹽硫水氫泉,泉溫可達66度,早年是花蓮八景之一「安通濯暖」所在,與紅葉溫泉、瑞穗溫泉並列縱谷三大溫泉。
出征參拜 玉里神社遺跡
位於玉里車站後方山麓的神社,是日據時代南花蓮重要的神道教信仰中心,昭和3年(1928年)鎮座,日軍、警察、男子出征前,都會到神社參拜祈福,祈求「武運長久」。二戰後,神社遭破壞,直到2009年才由鎮民自發性維護,目前保留有2座鳥居、17座石燈籠、表忠碑、參道等遺跡。
客城鐵橋 火車迷朝聖地
稻田、青山、藍天白雲、紅色鐵橋,構成一幅美麗畫面,這就是玉里知名地標「客城鐵橋」。鐵橋由兩座紅色拱橋組成,是火車迷喜愛的拍攝景點之一。所謂「客城」,是指客家人居住的地方,因客家人入墾玉里甚早,為防原住民侵擾,墾民在家園四周砌築石牆而得名。
「璞石閣」地名來源說法不一,有人說是布農族語,形容秀姑巒溪揚起的沙塵;也有人說是阿美族語「蕨草」的音譯;更有人說是清光緒元年(1875年),總兵吳光亮開通中央山脈至玉里屯兵,見秀姑巒溪布滿大理石,猶如璞玉而得名。
然而,玉里早在清道光年間就有漢人前往墾殖,當時即有「璞石閣」之稱,且光緒年間的手繪地圖有寫為「脯食閣」者,可見「璞石閣」應為原住民語音譯。
赤科三景 迷人金針花海
海拔約900公尺的赤科山,早年因山上遍生「赤科樹」而得名。赤科樹是殼斗科植物,學名「森氏櫟」,因質地堅硬,日據時代遭大量砍伐,送往日本做槍托,後來西部墾民來此種玉米、花生,最後改植金針,成為東部知名的金針花產地。
每年7月底至9月間,赤科山的金針花盛開,景色迷人。當地的「赤科三景」頗負盛名,包括「千噸石龜」為赤科樹砍伐後裸露的龜狀巨石、3顆黑色火成岩形成的「三巨石」,以及有數十年歷史的「汪家古厝」。
「汪家古厝」是一棟閩南式的木造三合院,以烏心石、台灣櫸木及赤科木等上等建材搭建,是赤科山最古老的房舍。每年金針花產季,古厝主人在屋頂、庭院曬金針的畫面,成為赤科山的獨特風景。
保育黑熊 科技互動體驗
台灣黑熊是寶島唯一的原生種熊類,為了保育瀕危物種,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在玉里成立「台灣黑熊教育館」,作為台灣黑熊保育推廣基地,除介紹台灣黑熊生態習性、研究保育現況外,也展出世界八大熊類等比例模型。
台灣黑熊教育館自去年起,更導入全新的互動科技與體驗設計,除了沉浸式場景設計之外,也透過AR擴增實境技術,讓參觀者透過平板電腦掃描,就能3D立體透視台灣黑熊的食性、熊窩、爪痕、排遺等習性。
洄瀾神境 協天宮歷史匾
清同治13年(1874年),台灣發生「牡丹社事件」,事後清廷為有效管理後山,著手「開山撫番」。翌年,南澳鎮總兵吳光亮率領飛虎軍左營,自南投竹山開鑿山道抵璞石閣,駐紮於現今協天宮一帶,當時即有關聖帝君香火隨營。
光緒7年(1881年)後山發生大瘟疫,吳光亮向關聖帝君祈請庇佑,並雕像建祠奉祀,即為「協天宮」前身。相傳瘟疫平息後,吳光亮手書「後山保障」匾額,並與南投鹿谷鳳凰山寺的「佑我開山」匾額,遙相呼應。
不過,根據近代文史工作者考證,光緒7年吳光亮已出任台灣鎮總兵官,官銜與匾額職稱不符,因此推斷敬獻者應為吳光亮的胞弟,時任飛虎左營總帶吳光忠;這塊匾額因具藝術價值、珍貴及稀有性,由花蓮縣文化局登錄爲古物。
安通濯暖 花蓮八景之一
位於安通溪畔的安通溫泉,為明治37年(1904年)發現,現存的木造日式建築,曾是花蓮廳長別館。安通溫泉屬食鹽硫水氫泉,泉溫可達66度,早年是花蓮八景之一「安通濯暖」所在,與紅葉溫泉、瑞穗溫泉並列縱谷三大溫泉。
出征參拜 玉里神社遺跡
位於玉里車站後方山麓的神社,是日據時代南花蓮重要的神道教信仰中心,昭和3年(1928年)鎮座,日軍、警察、男子出征前,都會到神社參拜祈福,祈求「武運長久」。二戰後,神社遭破壞,直到2009年才由鎮民自發性維護,目前保留有2座鳥居、17座石燈籠、表忠碑、參道等遺跡。
客城鐵橋 火車迷朝聖地
稻田、青山、藍天白雲、紅色鐵橋,構成一幅美麗畫面,這就是玉里知名地標「客城鐵橋」。鐵橋由兩座紅色拱橋組成,是火車迷喜愛的拍攝景點之一。所謂「客城」,是指客家人居住的地方,因客家人入墾玉里甚早,為防原住民侵擾,墾民在家園四周砌築石牆而得名。
最新消息
〔寶島采風〕群峰疊翠映雲影 霧社英魂照山嶺
2025-08-26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佛像玉石展 藝術弘法洗滌心靈
2025-08-25紐西蘭佛光山供僧緬懷師恩 攜手古董車協會為癌症基金募款
2025-08-25大林講堂舉辦知賓培訓 提升專業素養弘揚人間佛教
2025-08-25怡保佛光青年課程 探討朋友影響力與選擇
2025-08-25多倫多佛青歡迎日 為生命留下信仰足跡
2025-08-25兩岸學子書法交流 千年遺址書院再現文風
2025-08-25普中棒球隊韓國應援 助陣城南高中進鳳凰旗八強
2025-08-25印度加爾各答禪淨中心佛學會考 增進佛法理解信心
2025-08-25蘭陽別院首訪同安廟與補天宮 盛邀參與世界神明聯誼會
2025-08-25
相
關
消
息